来源:科技头条 | 2022-11-09 10:52:52 |
2019年1月6日上午(农历腊月初一,癸卯日),我国中东部地区、北方大部地区可以看到“带食日出”的天象。
从全球层面上来看,本次日偏食从亚洲的日出开始,然后迅速向东移动约4.25小时,最终在阿拉斯加延伸的阿留申群岛结束。更大日食期间,最多有40%的太阳将被遮挡,最适宜观测日食的地区是北太平洋和东亚地区,包括中国北京、俄罗斯伊尔库茨克、日本东京。
一、古代说法
《春秋左传》有云:鲁昭公二十一年秋七月壬午朔,日有蚀之,公问梓慎曰:“是何物也?祸福何也?”
对曰:“二至二分,日有蚀之,不为灾。日月之行也,分同道也,至相过也,其他月则为灾,阳不克也;故常为水。”
鲁昭公二十一年秋,七月初一发生了日食。鲁昭公问梓慎说:“这是什么现象?是吉是凶?”
梓慎回答说:“冬至夏至、春分秋分,如果发生了日食,并不是灾祸。因为日月运行在春分秋分的时候,黄道和赤道交点相同;在夏至冬至的时候,相交点远。其他的月份如果发生日食就要发生灾祸,因为阳气不胜,所以常常发生水灾。”
我国古代对日食一直保持着连续的纪录,其中在《春秋》当中就记载了公元前722年——公元前479年当中的244年中的37次日食,而鲁昭公二十一年七月初一发生的日食,就是其中的一次。
而梓慎回答鲁昭公的说法,也正是当时古人对于日食的理解,认为除去两至两分所在的月份之外的月份发生日食,预示着灾祸的到来。
《开元占经》,唐代瞿县悉达撰,成书于唐玄宗开元年间(614年-726年),所以又称《大唐开元占经》。它将唐之前已经流行于世的七十多种天文星占书,按内容分别摘录编撰,内容涉及天文星象、气候、奇异现象等各方面。唐以后失传,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,安徽歙县人程明善在古佛像腹中偶然发现,始得再次流传至今。
其中《开元占经》对日食有着非常详细地记载。
甘氏曰:“日者,人主之象,故王者服道:不道施德;不德日为之变。见道不明,德薄日为之无光,无德日乃尽蚀。”
甘德(战国时期齐国天文学家)认为太阳是君王的象征,君王顺应天道,实施德政,太阳则光;君王不明天道,寡施德政,太阳则无光;君王无德则会出现日全食。
从日食发生的季节上来讲:
春蚀大凶,又曰:国有女丧;夏蚀无年,又曰:诸候王多死者;秋蚀有兵战胜,又曰:主死;冬蚀有丧,一曰相死。
从日食发生的月份上来讲:
京氏《易传》曰:“十二月日蚀,天下有兵,大臣欲自立,不成,夫人弑君也。”
石氏(战国魏国石申)曰:“十二月日蚀,不见光,谷粟贵;又日燕国牛死。”
陈卓(三国吴国陈卓)曰:“十二月日蚀,赵大凶,帛贵。”
从日食发生的日干支上来讲:
《春秋潜潭巴》曰:癸卯日蚀,群鸟翔,禽入国,外伐内,主危亡。
京房曰:癸卯日蚀,诸侯非起天子不顺,司徒亡国。后有大虫。
无论是“燕国牛死”,还是“赵大凶,帛贵”其实都是根据农历十二月推断出来的,因为根据二十八星宿分野,十二月正是燕赵分野时域。(请拭目以待)
二、现代说法
日食,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,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,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,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,这时就会发生日食现象。
因此,完全可以通过太阳、月亮、地球的运转规律,推算出来将来的所以日食。
可能大家会问:能被人推算出来的日食,还能具有古人所说的“预言性”吗?
科学的魅力就是让以前神秘的东西,从此变得不再神秘。
那么,如果我们反过来想一下:如果太阳、月亮的周期运转,真的是地球上的某地、某事物发生变动的重要因素呢?
太阳的活动周期约为11年;
地球公转周期为365.2564天;
月亮的公转周期为27.32166天;
地球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4秒;
日食一定发生在朔日;
月食一定发生在望日;
自然的瑰丽终将在数据罗列后烟消云散。
未来十年日食活动表(附)
2019年1月6日,日偏食,亚洲东部。
2019年12月26日,日环食,中国全国可见日偏食。
2020年6月21日,日环食, *** 中部、四川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部分地区可见日环食,全国其他地区可见日偏食。
2021年6月10日,日环食,中国北部可见日偏食。
2027年8月2日,日全食,新疆西南角、 *** 西部、云南南部可见日偏食。
2028年7月22日,日全食,广西南部、广东南部、海南、南海诸岛可见日偏食。
2030年6月1日,日环食,内蒙古东北部、黑龙江北部可见日环食,全国其他地区(除南沙等岛屿外)都可见日偏食。
标签: 日全食现象 日全食多少年出现一次 日全食历史纪录 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日全食
责任编辑:techtoutiao